两个人相处久了,往往会陷入痛苦的境地——
(资料图)
你愤怒、失望、孤独,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如果你正处于这样的状态,那么你并不是一个人。
在情感咨询中,一半的来访者是因为关系出现问题。
以下4种“绝症关系”,可能会让你觉得熟悉。
1、永远在吵架
2、一方不忠
3、生活目标不一致
4、 没有性生活,失去“爱的激情”
这4种“绝症关系”其实存在一个共同点:
沟通存在问题。
婚恋关系专家约翰·戈特曼的研究表明:
沟通质量是婚姻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预测指标。
来源:unsplash
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,4种“有毒的”沟通模式。
如果你想给这段关系一个机会,可以尝试以下6个小建议,拯救“绝症关系”。
有研究人员总结了关系中,4种“有毒的”沟通模式。
你可以试着回忆你们的相处日常,看看是否存在这些问题。
1)升级
指的是,一方说出批评、蔑视或防御性的话,对方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回应。
“升级”的表现包括以下4点:
“自我总结”综合征你陈述自己的观点,伴侣接着陈述自己的观点;
如此循环往复,但双方都没有认真倾听彼此的观点。
交叉抱怨比如,你向伴侣抱怨:“说好的今天下午你打扫房间,但你一直在玩游戏!”
然而,伴侣并没有向你解释或道歉。
而是顾左右而言他,向你抱怨ta的不满:
“哦,说好的今晚你做饭,结果你点了外卖,咱俩扯平了,谁也别说谁。”
来源:unsplash
“洗碗池”综合征也称为“沙拉大法”。
指的是,一口气向对方宣泄内心所有的不满。
就像一盘堆满20种不同食物的沙拉,积压三天碗筷的洗碗池。
以偏概全指的是,因为一件小事就“审判”对方,对整个人盖棺定论,贴标签。
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“人格攻击”。
比如,洗衣机里堆满了脏衣服,
或伴侣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消息,让你觉得不舒服。
因为这些偶然发生的小事,你就给伴侣贴上一些标签。
比如,“你这个邋遢鬼”或者“你太自私了”。
另一种“以偏概全”的行为是:“总是/从不陷阱”。
比如,“你从来不洗衣服”或“你总是不及时回复我的消息”。
来源:unsplash
2)退缩
在沟通时,伴侣释放出想要结束对话的信号。
比如,深深地叹气,转头回避你的视线,默默地耸肩,面无表情地看着你,
或者直接说:“我不想谈这些!”
而你无视这些信号,仍然寻求沟通。
伴侣由此越发退缩。
这样只会导致对话陷入一个死循环中。
3)无效
指的是,打压、忽视伴侣的观点和感受,或者当伴侣找你时,你爱搭不理。
比如,伴侣找你抱怨领导太苛刻,这时你忙着自己的工作,根本没有认真听。
或者完全无视对方,甚至愤怒地将对方推开:
“你没看到我很忙吗?”
“不要再和我吐槽你的老板了!”
来源:Pexels
4)消极解释
指的是,对伴侣的行为做出消极解释,比如:
“你晚上吃饭迟到了,因为你不想多花时间和我在一起。”
“你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,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我。”
当你梳理完关系中的问题,就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,来解决这些问题。
如果感觉开启话题有些困难,你可以先深呼吸几次,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然后,可以试着这么对伴侣说:
“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
我们之间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。
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。
不然,我不知道我们还能走多久。
我们好好聊聊吧。”
在沟通时,最好不要聊对于这段关系的期望。
这样你们才能不受约束地,就眼前的问题尝试改变,比如改变你们的相处模式。
这些尝试可能会让你们的关系好转。
不过,最重要的是,在开始前,双方必须同意这些尝试。
也就是说,如果有人想结束这段关系,那么就可以结束。
这一点必须达成一致。
否则,一开始想结束关系的一方,可能在你们尝试改变时,会有所顾虑。
ta可能会担心,如果关系好转,自己就没有充分的理由离开了。
由于这种恐惧,ta可能不会真心实意地改变。
来源:Pexels
沟通时,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“有毒”模式,你可以和伴侣提议,暂停一下。
怎么暂停?
你可以直接说“暂停”这个词;
不过,更好的方式是,在正式沟通前,你们确定一个表示“暂停”的“安全词”。
可以是任何词语,只要你们都同意。
如果短暂的休息还不够,你可以和伴侣商量,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,到那时你们再继续聊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不要超过24小时。
在暂停期间,你需要快速平静。
比如,做一些有意识的呼吸:
首先,用鼻子吸气,数到五,感受空气的凉爽;
接着,屏住呼吸一秒钟;
然后,用鼻子呼气,数到五,感受空气的温暖;
接着再屏住呼吸。
可以重复进行,直到你感觉自己更平静了为止。
当然,你可以尝试其他快速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。
比如,散散步、听听音乐,或者喝一杯水或一杯茶。
暂停期间,绝对不要反思你有多受伤和生气。
你要做的是,让这些情绪消失。
这样,你才能有好的状态、有技巧地和伴侣沟通。
来源:Pexels
当你准备好就某个问题,和伴侣正式沟通,可以尝试“演讲者/倾听者技巧”。
什么是“演讲者/倾听者技巧”?
也就是,一方扮演“演讲者”的角色,另一方扮演“倾听者”的角色。
首先,“演讲者”进行10-15秒的自我陈述。
在这个过程,你只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。
不要表达你对伴侣的想法、感受,或对伴侣的行为做出负面解释。
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进行“自我陈述”,可以尝试一下 XYZ 法则。
比如,伴侣经常不及时回复你的消息,你对此感到不满。
与其说:
“我觉得,我对你来说,我一点也不重要。
如果你真的在乎我,
你就不会每次过了几个小时才回复我的消息。”
不如这样说:
“每次你没有及时回复我的消息(X = 行为),
我就会开始胡思乱想(Y = 情况),
因为我觉得很难受(Z = 情绪)。”
再比如,你发现伴侣出轨,你可以试着说:
“你竟然和别的女人在外面乱搞,
我真的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。
你知道吗?我真的很生气,很痛苦。”
来源:unsplash
当“演讲者”进行简短的自我陈述后,“倾听者”复述自己听到的内容。
如果“倾听者”没有听清内容,“演讲者”可以重复陈述。
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“演讲者”可以根据这个话题,进行新的陈述。
比如,“发现你出轨后,我真的很难受,我不知道要如何面对我们的关系。”
直到“倾听者”能够正确复述“演讲者”的话为止。
同一个话题,最多进行4-5次自我陈述。
然后就可以角色互换了。
“演讲者”将话语权移交给“倾听者”。
新的“演讲者”就同一个话题进行自我陈述;
新的“倾听者”复述自己听到的内容。
角色互换的次数没有限制。
直到你们感觉自己就某个特定问题,聊得差不多了为止。
来源:unsplash
当你们表达完各自的感受和看法,就可以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
可能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道歉,或者一个协议,以避免将来发生任何伤害性的行为。
又或者,你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讨论。
首先,确定一下,你们具体需要解决什么问题?
然后,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,讨论并确定一个最优方案——
必要时做出妥协。
最后,制定具体计划来执行这个方案。
举一个常见的例子。
孩子不爱学习,每天都不想做作业。
对于如何教育孩子,夫妻产生了分歧,并因此经常发生争执。
丈夫认为,应该用玩具或其他奖励,来激励孩子做作业;
妻子则认为,孩子不做作业,就应该惩罚。
通过讨论之后,他们发现最优方案其实是将二者结合起来:
孩子做作业时,进行表扬或给予物质奖励;
而当孩子不做作业时,没收手机或 iPad 作为惩罚。
来源:unsplash
对于很多人而言,一段关系濒临破裂,还要想法设法来提升亲密感,可能会觉得有点难受。
有这种感受其实很正常,但你们仍然可以进行尝试。
如果你想找回曾经的亲密感,可以尝试做这4件小事。
1)60秒快乐
你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,让人愉悦的活动,甚至是感官活动(不一定是性行为)。
不用花很多时间,只需一分钟,甚至更短。
比如相互按摩;
牵着手看窗外刚开的花;
一个拥抱;
喂对方吃一块巧克力或其他食物;
一起闻花香。
除了肢体接触,你们还可以互发一些甜蜜的短信;
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段子或图片;
或者,只需一个简短的问候电话。
试着一天做6次这样的活动。
早上呆在一起时,做两次;
分开时,做两次;
晚上呆在一起时,做两次;
三个时间段,两个人分别主动做一次。
这些微小时刻的积累,可以创造一条连接彼此的抛物线。
而且,你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。
来源:unsplash
2)无声行走
你们可以一起逛逛之前从未去过的公园、森林、海滩或街区。
安静地四处走走,不需要说些什么。
在一段关系中,我们往往低估了沉默的力量。
如果你们之前经常发生争吵,那么可以尝试一下“无声行走”。
3)每日一夸
可以试着每天,最好是在早上,夸一下对方,比如:
“一直以来,我真的非常感激你,为了这个家每天努力工作。”
“我真的很佩服你,每天又要上班,还要回家照顾我们的孩子。”
甚至,你们可以更亲密一些,比如:
“早上的阳光洒在你脸上的样子,真的很美。”
“我好喜欢闻你的头顶,闻起来香香的。”
4)“亲爱的,今天过得怎么样”式对话
研究表明,相互抚慰和共情对于维系一段关系至关重要。
当伴侣倾诉时,不要高谈阔论地讲道理,或者提出你的建议。
你需要做的,只是倾听和提问,和对方共情。
一些常见的“同理心低语”,比如:
哇!这个人怎么这样呀,你也太难了!”
“啊?他真的这么说吗?”
“这件事真的很让人无语,难怪你会不高兴。”
来源:Pexels
拯救“绝症关系”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需要付出很多努力。
但也不要太悲观。
把它当成一场即兴演奏,不要在意会演变成什么样子。
也许结果仍不尽如人意。
但如果什么也不做,你永远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。
为了感谢大家的关注,我们准备了一份免费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,限时发放。(私信回复 量表 ,可以获取领取方式哦~)
如果您有情绪压力,原生家庭,婚姻情感,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,需要心理咨询,可以私信和我们详细沟通
作者:Peter Fraenkel
编译:皮不露
图源:网络
首发:壹点灵心理
专注心理成长,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
标签:
Copyright @ 2015-2018 华南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